01
2019各地体育分值普涨
广州:由60分调整至70分
2月22日,广州教育局发布《广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推行建议 (征求建议稿)》,主要变化如下:①增设球类考试项目。②中长跑和一分钟跳绳项目的准变高了。③部分项目的准进行微调。④调整优化体育素质评价内容及分值,将现行的体育考试总分由60分调整至70分。
天津:由30分提高至40分
2月22日,天津教委发布《天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确定体育与健康由目前的30分提高至40分。总分值共800分。
江西:由50分增加为55分
2月20日,记者采访了江西教育厅,证实今年江西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分值由50分增加为55分,明年60分。
江西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学生必须要看重体育,体育的分值确实在逐年增加。
安徽:“6连涨”后初次未涨
传言今年安徽中考体育分值将从60分涨至70分,前一段,安徽教育厅公布2019年体育中考策略确定,今年体育总分值60分,与去年分值相同。这也是我省体育中考总分值自2013年起“6连涨”后初次未涨。
● 从2013年起,安徽就提出“逐步增加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网站权重”,需要“高于35分”;
● 2014,增加到“高于40分”;
● 2015年,我省中考体育的总分值再增加5分,需要“高于45分”;
● 2016年,全省中考体育的总分需要“高于50分”;
● 2017年,“高于55分”;
● 2018年,“高于60分”;
河南:体育不达标,孩子学习再好也没用!
2018年5月,河南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拟定并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方位进步的推行建议》,对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课做了硬性规定,普高、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置。
02
中高考考试改革对体育的需要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考试改革细节:中考改革从2017年开始试点,到2020年成型;高考考试改革则早在2014年开始试点,到2018年(现在部分区域有推迟)大致结束。
教育部明确需要中小学将下列三大要点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运动技能等级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状况
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教育部明确指出的中高考考试改革“新”在哪?
这意味着以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将从原来智商考量的单一标准,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 以后运动技能等级与分数挂钩
“体质测试的结果表明,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的体质是最好的,这要归功于这类年一直坚持的中考体育加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它确实推进了初中生体育训练习惯的培养和体质的增强。”
但不可以回避的是,有不少学生和父母抱着应试的心态,在中考试前两三个月进行运动员式的集训,以提升体育加试成绩。中考过后,由于高考考试没体育加试,原本用来参与体育训练的时间全部被做题挤占。
现行的考试规范中,更多侧重考量学生体质,运动技能的考评相对弱化。这其中,学生体质与遗传原因、后天的成长环境,与参与体育训练的强度等都有关系。
以后,为了真的反映出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成效,将渐渐减少身高体重等形体类测试项目的分值比率,渐渐提升部分可以通过后天练习学会运动技能的测试项目,比如:长跑、短跑、男孩引体向上、女孩的仰卧起坐,与肺活量测量等。
而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体育测试将从原有重视学生体质测试,转型为基本运动技能加上专项化运动技能的方向进步。
其中,针对专项化运动技能应打造技能等级标准。以后的体育加试中,运动技能等级与分数挂钩,更能体现出平时里体育训练的真实成效。
2. 体育以后也是高考考试录取标准
中考体育加分政策的不断成熟,评价机制的科学客观,为学生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高考考试中体育科目的加试提供了参考依据。
现在,体育测试已被纳入高考考试学业水平测试,以“通过与否”的形式成为高考考试的参考依据。将来,体育在高考考试中将变为ABCD等级的客观数目化评价方法,成为高考考试录取的规范之一。
3. 体育是综合素质要紧体现
不止是高考考试,评优、评奖、升学考试、就业安置等,甚至工作后能否成为一个受青睐的、可持续进步的职员,都要参考体育成绩。
体育科目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备不可替代有哪些用途,比如,竞技场上服从裁判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体运动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运动中还要掌握尊重对手、同意或好或坏的比赛结果,这类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4. 只须勤训练,终会获得好成绩
各位老师、父母也不需要太着急!体育考试终究是达标性测试。
只须通过适合的练习办法和努力,多数孩子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体育并不会拉开分数差距,区别度较小。
还要提醒孩子,不要把体育仅仅看作一个测试,仅为获得好成绩而临阵磨枪,中考体育考试是为了有力地推进体育教学和让孩子们更多参与体育训练,学会肯定体育技能,培养肯定好习惯。
03
体育对学习有哪些用途
体育不只能直接影响到中高考考试的总分,还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有间接的影响。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学推行零时体育计划,即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早七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
刚开始时父母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氛围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原来大家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
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大家看到运动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奋,脾气都非常不错。血清素跟大家的情绪和记忆有直接的关系。血清素增加,记忆力变好,学习的成效也更好了。正肾上腺素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所以学生心情愉快、上课专心,记得快、学得好,自信心与自尊心也提高了。
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学生最不喜欢、最头痛的课,如数学,排在上午第二节课上或下午第八节时上,结果发现上午那一组的学习最好,好到两倍以上。由于运动完的神经传导物质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还在大脑里,但到下午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一学期下来,这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合法上体育课的学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降低了。在全美30%的人过胖时,他们学校只有3%。
“运动除去能让大家的心态做好筹备,还能从细胞层面直接影响学习,提升大脑输入及处置新讯息的潜力。”长期研究大脑与运动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瑞提,喜欢举内帕维中央高中的成功经验,说明运动不仅对身体好,对大脑也好。
有人依据各地媒体的报道,统计出了2017年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计58名高考考试高分获得者的详细资料,发现不少人都表示喜欢运动,甚至有一两项运动专长。其中平常有运动训练习惯的,占比达到了57%。
目前,几乎所有些父母、老师和学生都把高考考试的重点放在文化课的角逐上,觉得只有提升文化成绩才是要紧的,在整个过程中忽略了体育运动。
喜欢体育运动的学霸在满满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中抽出了一小部分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身体得到放松,精神愈加饱满,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据研究发现,一个人智商进步最飞速的时期是在6岁~16岁这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常常运动,能够帮助智商进步。
所以,父母和老师们,从目前开始,看重孩子的体育训练吧!